欢迎来到胡氏荣茶官网!

紫砂壶墙:砌入岁月的茶香老字号

 微信图片_20250430234607

走进胡氏荣茶的老店,最先撞入眼帘的便是那面由百余把紫砂壶砌成的墙面。深褐色的砖墙上,大小各异的紫砂壶以壶身为砖、壶盖为瓦,错落有致地嵌入其中,远远望去,仿佛一整把巨大的紫砂壶被拆解重组,以建筑的形态诉说着百年茶香的故事。

 这些紫砂壶并非随意堆砌,每一把都镌刻着胡氏荣茶的历史脉络。最左侧是一把清末民初的“狮球壶”,壶身斑驳的包浆里藏着创始人胡啟陈挑着茶担走街串巷的身影。那时的紫砂壶还带着粗陶的质朴,壶嘴侧刻着“以茶会友”的阳文,虽历经风雨,笔画间仍透着初创者的诚恳。往右数第三把,是民国时期的“汉瓦壶”,壶身刻着“荣字号茶庄”的繁体字样,圆润的壶肩与方正的砖墙形成微妙对比,恰似新旧时代在茶香中的温柔碰撞。再看当代匠人特制的“传炉壶”,四方壶身融入现代设计语言,却在壶盖内侧保留着传统的“胡”字小印,如同一条隐秘的时光隧道,将百年前的茶香引渡到当下。

 墙面的布局暗合茶道玄机。中央以三把高颈“提梁壶”为核心,呈“品”字形排列,既呼应了“品茶”的雅意,又暗合“三人成众”的商道哲学。提梁壶下方,十二把“水平壶”横向铺陈——这些曾用于潮汕功夫茶的小壶,壶身刻着二十四节气图案,春茶开采的谷雨、秋茶收储的白露,都在壶身的纹路里舒展。更妙的是墙角的“虚扁壶”,扁圆的壶身被巧妙切割嵌入墙缝,看似突兀,却如书法中的飞白笔意,让整面墙在厚重中透出灵动,恰似胡氏荣茶在时代浪潮中始终保留的那份从容。

 每当阳光透过木格窗棂斜斜切过墙面,紫砂壶的肌理便苏醒过来。老壶的胎质显露出温润的米黄色,新壶的釉面则泛着珍珠般的柔光,光影在壶嘴与壶把的弧线间流淌,仿佛能看见茶艺师提壶高冲时,茶汤划出的那道优美抛物线。若是逢着雨天,水汽漫过墙面,紫砂壶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便开始“呼吸”,隐隐透出陈茶的沉香——那是 decades 前存入壶中的老茶底,历经岁月发酵,早已与壶身融为一体,成了这面墙最鲜活的注脚。

 胡萍萍主理人常说:“紫砂壶是会说话的。”这面墙何尝不是一部立体的茶经?当年轻人指着某把刻着英文商标的“洋桶壶”好奇发问,老茶客便会悠悠讲起抗战时期,胡家祖辈为躲避战火,将荣字号暂迁南洋的往事;当匠人抚摸着某把修补过的“掇球壶”,便能说出上世纪八十年代,老壶艺师如何用锔钉技法拯救破损名壶的细节。每一道壶身上的刻痕、每一处修补的痕迹,都是老字号在时代洪流中跌宕前行的印记,比任何文字记载都更鲜活滚烫。

 如今,这面紫砂壶墙成了胡氏荣茶的精神图腾。它是物理意义上的隔断,将外界的喧嚣挡在茶香之外;更是文化意义上的桥梁,让百年前的炭火与今时的电陶炉在壶温中遥相共鸣。当茶客们围坐在墙下,看主泡师用墙中某把老壶冲泡新制的单丛,看茶汤在紫砂壶中穿梭回转,便会忽然懂得:所谓老字号,从来不是凝固的标本,而是像紫砂壶一样,在岁月中不断吸纳、沉淀、焕新,最终让每一缕茶香都浸透光阴的重量。

上一篇: 古琴雅韵聚知音,春分茶叙唤香来  下一篇: 没有了